“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”是两句很常用的祝寿词,不但方便好记,而且寓意也不错。
不过,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研究这两句话,就会发现一个问题。
这句话里的“东海”很好理解,就是现在的渤海。
但是“南山”是哪座山呢?南方有那么多山,哪一座才是“南山”?
三山之争“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”的寓意是: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,寿命如南山一样长久。
这世上每座山的寿命都很长,完全没有必要专门提到“南山”,所以这里使用“南山”肯定是有别的用意,这座山肯定不是一般的山。
展开剩余90%以“南山”来形容长寿的说法,其实是出自《诗经》。
在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中,曾写到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
这句“如南山之寿”,便是“寿比南山”的起源。
自古以来,人们一直在思考,这“南山”到底是哪座山?有人说是“南岳”衡山,有人说是“华山”,还有人说是终南山。
这三座山为了争夺这“南山”之名,都快要打起来了。
但是人们争来争去,也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。时至今日,这个问题解决了吗?
马放“南山”人们认为“南山”为华山的理由是成语“马放南山”。
这个成语出自《尚书·武成》:“王来自商,至于丰,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这个成语其实是在夸赞周武王的功绩。
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时,一路上战无不胜,很快就打到了牧野。
牧野之战有可能是最后一战,因为牧野是朝歌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如果周武王占领了牧野,周朝将再无还手之力,这场战争也就基本上可以宣告结束了。
牧野之战如此重要,商纣王却毫不在意,他依然在皇宫之中夜夜笙歌。
而周武王也采用了“攻心”之计,他向商纣王的士兵们保证,如果在战前来投奔周朝,那么将会受到优待。
而且等战争结束之后,还会得到更多的奖励,他们的家人也同样能得到好处。
商朝这些士兵本来就不想打仗,他们都是被强行拉上战场的,除了少数的专业士兵外,大部分人都是被抓来的壮丁。
这些壮丁在得知周朝的政策之后,全都投奔了周武王,还有一些人临阵倒戈,商朝的军阵顿时大乱。
其实周武王觉得牧野之战可能会很难打,因为这毕竟是最后一战,但是他没想到,一个小小的攻心之计,居然有这么好的效果。
商朝军队陷入混乱之后,周武王下令全军出击,很快便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。
大部分商朝士兵都是不战而降,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负隅顽抗。
而商纣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自知大势已去,选择了自我了断。
周武王攻占朝歌之后,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,他当即打开商朝的粮仓,将粮食都分给了商朝的百姓。
之后他又拆除了商纣王的豪华宫殿,将得到的好东西都送给了天下百姓。
周武王的做法让国内百姓安居乐业,一个造反的也没有,到处都是一副和谐景象。
从此,周武王将各种兵器都收了起来,军队里的战马也都放生到了华山脚下,世间再无兵戈之事。
“马放南山”说的就是这种“天下无兵戈”的盛世景象。
这里的华山虽然也被称为“南山”,但是看不出来与“长寿”有什么关系。
之前我们也说了,这座“南山”肯定得有点特殊之处,不然凭什么被用在这里?
但是现在看来,华山这座“南山”似乎并没有特殊条件,因此我们先将华山排除在外。
终“南山”道在这三座山里,终南山其实是呼声最高的一座,因为终南山与道教的关系密切,有很多人都是在终南山“得道成仙”的。
“得道成仙”的人自然会长寿,传说中那些老道士最少也得是一百岁往上,九十岁还能健步如飞。作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,终南山上留下的传说数不胜数。
春秋时期,楚康王让自己手下的学者尹喜担任函谷关守将,平日里就驻守在函谷关。
尹喜是个“天文学家”,他为了更方便地观察星星,就在终南山上修建了一座“观星楼”,每天晚上都在这里观星。
某天晚上,尹喜看到天上的吉星居然向西移动了,他马上意识到有高人要来。
第二天一早,东方紫气升腾,这也正好印证了昨晚的天象。
三天之后,尹喜看到一位骑着青牛的老人路过函谷关,马上便认出了此人乃是老子。
尹喜赶紧过来招待老子,而且他还将老子带到了自己的“观星楼”中。他早就听说老子是个圣人,于是想要拜老子为师。
老子并没有答应,但是他留在观星楼讲经著书,将《道德经》传授给了尹喜,而这部五千字的《道德经》便是道教起源的根本。
尹喜得到经书后大喜过望,从此开始苦心研究,最终“得道成仙”,建立道教之后飘然而去。
终南山的这些传说,都与道教有关系,虽然道教的一些人或者事确实与长寿有关,但是总觉得差了一点味道,不够直接。
而且时间也对不上,终南山出名的时候,可比《诗经》要晚多了,写诗的人也不能预感到终南山会出名吧?因此终南山先观望一下。
“南山”主寿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“南岳”衡山了,虽然衡山并不怎么出名,但是仔细了解过衡山之后,就可以肯定地说:“寿比南山的‘南山’,说的就是衡山。”
衡山地区甚至有一种独特的“福寿文化”,而且这种文化源远流长。
《星经》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学著作,成书时间肯定在战国时期之前,而在这本《星经》中,记载着衡山成为“寿岳”的原因。
众所周知,天上有二十八星宿,这些星宿各有各的权力,分别管理人世间各方面的事。
这些星宿为了更好地“执行任务”,在凡间都有对应的山,而衡山对应的星宿为“轸星”。
轸星的权能就是世间万物的寿命,不管是人还是兽,其寿命都与轸星有关。
正因如此,衡山自古以来就被称为“寿岳”“比寿之山”“主寿之山”。
传说中南岳主神为“祝融”,这位火神不光是管理人家的火,还主管人间的“福禄寿”,因此到南岳祭拜祝融的人也非常多。
现如今,衡山的寿文化已经十分发达,只要亲自去一趟,应该很容易就能感受到,因为衡山的很多山石上就刻着“寿”字。
因此,“寿比南山”中的南山,其实指的就是南岳衡山。华山和终南山虽然也与“长寿”有点关系,但是关系不如衡山紧密。
关键是,衡山这“寿岳”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,不知什么原因,衡山周边村子里的老人,确实会更长寿一些……
发布于:湖北省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